国家开放大学22秋中华文化概说形考作业(标准答案)
时间:2023-03-30 点击:5814次
00
2022年秋季学期中华文化概说第1次平时作业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 )是汉代至清代的官方哲学。 A.经学 B.易学 C.法学 D.墨学 2.西汉的( )曾两次出使西域。 A.班超 B.张骞 C.昭君 D.霍去病 3.《诗经·小雅·北山》中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的是( )。 A.家国同构 B.封国制度 C.家族制度 D.宗法制度 4.下列哪项是属于墨家的主张?( ) A.“兼爱” B.“仁” C.“义” D.“术” 5.隋唐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一部药典即苏敬所著的( )。 A.《新修本草》 B.《金匮要略》 C.《皇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 6.( )可以看作是中国绘画的起源。它们确定了中国绘画整体着眼、以线为主、平面构图的基本原则。 A.原始彩陶 B.青铜纹饰 C.秦瓦 D.楚漆 7.“( )”和“( )”相反而又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体两翼。 A.尊君 B.重民 C.亲民 D.重本 8.魏晋南北朝时,范晔的( ),陈寿的( )也是纪传体,此二书与《史记》、《汉书》并称为前四史。 A.《后汉书》 B.《三国志》 C.《汉纪》 D.《晋书》 9.韩非子总结了前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以法为中心的“( )”三者合一的封建君主统治术。 A.法 B.术 C.势 D.练 10.南朝宋文帝时,在京师设立了四学,史称“四学制”,下列哪些属于四学?( ) A.儒学 B.玄学 C.文学 D.中医学 11.完备而严密的宗法制度确立于秦始皇时代,是封建社会制度的重要标志。 12.夏是我国第一个王朝,时间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7世纪。 13.宋代最有时代特色的文学创作成就是诗、词、书、画等。 14.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各类绘画的形成期。 15.一件艺术品不可能同时包融有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 2022年秋季学期中华文化概说第2次平时作业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儒家经典《大学》中提出“知止”的范畴,其具体表现在“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等等。实际上这些都是“( )”的概念。 A.“义务” B.“责任” C.“礼貌” D.“礼仪” 2.早在公元前1000年的( )时期,中华先民便有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观念。 A.西周 B.先秦 C.两汉 D.魏晋 3.中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 A.《皇帝内经》 B.《本草纲目》 C.《神农本草经》 D.《伤寒杂病论》 4.清代花鸟画的代表画家有( )。 A.八大山人 B.石涛 C.吴道子 D.边鸾 5.( )对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思想作了概括的经典性的表述。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A.《易传》 B.《诗经》 C.《论语》 D.《史记》 6.下列哲学观点中属于原始儒家观点的有( )。 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仁者,人也” D.“知行合一” 7.下列哪些类型体现了阳刚之美?( ) A.青铜器 B.宫廷建筑 C.帝王陵 D.楚漆 8.宋代编修的三部大类书为( )。 A.《太平御览》 B.《太平广记》 C.《册府元龟》 D.《皇览》 9.彩陶出现并盛行于新石器时代的6000年至少4000年间,其空间大体分为哪几个区域?( ) A.中原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南沿海地区 D.华北地区 10.在中国近代,围绕着如何发展近代文化,思想家们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或理论,主要有( )等。 A.“中体西用”论 B.“本位文化”论 C.“全盘西化”论 D.“内圣外王”论 11.魏晋南北朝时期,天是有意志的人格神,是自然和社会的最高主宰,天人关系实际上就是神人关系。 12.唐代是我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标志着我国绘画水平的高峰。 13.法家思想的先驱者是商鞅,集大成者是韩非。 14.孟子开创私人讲学和私人撰史之风,开拓了正果史学的道路,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大史学家。 15.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之一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西方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中国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2022年秋季学期中华文化概说第3次平时作业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清代花鸟画的代表画家有( )。 A.八大山人 B.石涛 C.吴道子 D.边鸾 2.儒家经典《大学》中提出“知止”的范畴,其具体表现在“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等等。实际上这些都是“( )”的概念。 A.“义务” B.“责任” C.“礼貌” D.“礼仪” 3.( )对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思想作了概括的经典性的表述。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A.《易传》 B.《诗经》 C.《论语》 D.《史记》 4.早在公元前1000年的( )时期,中华先民便有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观念。 A.西周 B.先秦 C.两汉 D.魏晋 5.魏晋南北朝时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是( )。 A.王充 B.王弼 C.何晏 D.郭象 6.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有哪些?( ) A.研习典籍 B.考察名胜古迹 C.文化遗址 D.历史文物 7.下列选项中,与汉语汉字有关的民俗事象有( )。 A.对联 B.字谜 C.预言 D.姓名 8.下列选项中,哪几个朝代的疆域都曾超过了中国当今的“雄鸡式”疆域?( ) A.西汉 B.唐代 C.元代 D.清代 9.在中国历史上,能称雄世界,林立于世界性大国,称得上“帝国”的有( )。 A.秦帝国 B.汉帝国 C.唐帝国 D.元帝国 10.人文地理环境中对文化影响较大的有( )。 A.疆域 B.政区 C.民族 D.人口 11.指南针的发明,是人类文字载体的一次革新。 12.汉语有两个要素:词汇与语法。 13.古代文学中的神话传说都把目光对准天国而非人间,不关注现实。 14.中国是一个少山的国家。 15.地理环境是绝对开放的。 2022年秋季学期中华文化概说第4次平时作业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 )的提法。 A.黄帝 B.董仲舒 C.鲁班 D.伏羲 2.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 )。 A.人文环境 B.地理环境 C.生活环境 D.自然环境 3.由( )主持编译的《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向国人系统地介绍世界地理的著作,它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 A.林则徐 B.姚莹 C.徐继畲 D.何秋涛 4.“十三经”正式形成的时代是(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5.讲到“文化”,人们常常引用“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语出自( ) 。 A.《论语》 B.《易》 C.《荀子》 D.《礼记》 6.下列选项中,与汉语汉字有关的民俗事象有( )。 A.对联 B.字谜 C.预言 D.姓名 7.夏、商、周三代,当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有( )。 A.礼、乐 B.射、御 C.书、数 D.六艺 8.“中医学”四大经典是指( )。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 C.《皇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 9.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新兴,出现了一批民间私学大师,他们是( )。 A.孟子 B.荀子 C.孔子 D.墨子 10.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以皇宫为代表,具有( )特点。 A.高 B.大 C.深 D.庄 11.中国古代绘画中彩色画远远多于水墨画。 12.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最古老的文字。 13.中国哲学家欣赏整体动态、辩证综合与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这意味中国没有逻辑分析传统。 14.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文化的范畴。 15.商代人尊神重巫,体现出强烈的神本文化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