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24秋学期(高起本:1809-2103、专升本高起专:210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9)》在线作业(标准答案)
时间:2025-01-01 点击:91次
00
南开24秋学期(高起本:1809-2103、专升本高起专:210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9)》在线作业(标准答案)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下列关于信念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 B.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 C.是人们建立在一定认识的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D.信念是与理想同等层次的认知,是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2.孟子强调:“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墨子则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这体现了怎样的中华传统美德() A.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 B.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C.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D.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3.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 A.单一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 C.人民民主专政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4.下列不属于从内容上划分的理想的类型( * ) A.生活理想 B.个人理想 C.职业理想 D.道德理想 5.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规范处理具体案件的活动是() A.法律制定 B.法律遵守 C.法律执行 D.法律适用 6.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来源的是( * )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 7.以下哪一项不是法律至上的具体表现() A.法律的普遍适用性 B.法律的优先适用性 C.法律的不可违抗性 D.法律的救济公平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是( * )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自由、平等、公正、法制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9.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是指道德的哪一项功能() A.认识功能 B.规范功能 C.调节功能 D.制约功能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最高理想是属于( * ) A.生活理想 B.职业理想 C.道德理想 D.政治理想 11.作为“时代新人”,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下列体现理想的重要性的诗句是( * ) A.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 B.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C.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职业道德的内容() A.服务群众 B.爱岗敬业 C.诚实守信 D.文明礼貌 13.某一超市经理命令该超市保安对某一顾客强行搜身,公民甲上前制止,并告知该经理和保安: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你们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这体现了法的哪一作用() A.评价作用 B.预测作用 C.强制作用 D.指引作用 14.在我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民主集中制 D.依法治国 15.中国古代先哲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漫长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地奋斗。这启示我们( * ) A.立志当高远 B.立志做大事 C.立志须躬行 D.立志需谨慎 16.在( * )中,习近平同志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时代,这标志着我们从“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党的十六大报告 B.党的十七大报告 C.党的十八大报告 D.党的十九大报告 17.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中国人民代表大会 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根据是( *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B.改革开放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中华传统风俗习惯 19.下列关于理想的内涵说法正确的是( * ) A.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 B.理想是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C.理想是从个人生活出发对人生的随意想象 D.理想是无法实现的对未来生活的幻想 20.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 * ) A.改革弊政、治国安邦、反对分裂、反抗民族压迫 B.反抗帝国主义的蹂躏,保卫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C.推翻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 D.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光明的新中国 二、多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21.大学生应该怎样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 ) A.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 B.夯实创新基础 C.培养创新思维 D.投身创新实践 22.法治思维要求公平正义,公平正义主要包括() A.权利公平 B.机会公平 C.规则公平 D.救济公平 23.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信仰表述正确的是( * ) A.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B.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指“信仰者心中的马克思主义” C.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性或作为价值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D.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24.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 B.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 C.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D.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发展的 25.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本要求有() A.爱祖国 爱人民 B.爱劳动 C.爱科学 D.爱社会主义 26.民法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A.民事主体地位平等 B.自治 C.公平 D.诚实信用 27.大学生应该如何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 ) A.最重要的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B.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C.准确把握时代发展潮流 D.以科学的理想信念指引人生前进的道路和方向 28.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之间的关系 A.夫妻 B.长幼 C.人与自然 D.邻里 2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有( * ) A.公正 B.法治 C.民主 D.平等 30.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它( * ) A.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 B.是推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最深沉的力量 C.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 D.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31.怎样借鉴人类优秀的道德成果() A.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B.在道德问题上把握好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C.批判继承其他国家的道德成果 D.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2.下列属于评判人生价值标准的是( * ) A.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B.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C.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D.坚持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相统一 33.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我们应当( * ) A.立志当高远 B.立志做大事 C.立志须躬行 D.立志需谨慎 34.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精神表现为( * ) A.救亡图存、抵御外侮的斗争精神 B.革旧布新的勇敢精神 C.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D.抗击外敌的牺牲精神 3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有( * ) A.自由 B.爱国 C.民主 D.诚信 三、判断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36.盗窃罪中犯罪对象是被害人对其财物的占有和实际控制权,而犯罪客体是财物() 3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有产物,与中华传统文化没有联系。 38.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防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3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本质上就是中华民族实现强起来的时代,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就事业、不容辜负的好时代。 40.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41.被判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对社区没有重大影响的可以实行缓刑() 42.历史表明,爱国主义是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有不同的具体内容。 43.社会共同理想代表和反映着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44.以往历史类型的法律是阶级对立社会的法律形态,而社会主义社会法律则是从阶级对立向无阶级社会过渡的历史阶段的法律形态() 45.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46.理想使人不仅拥有一个现实世界,而且还拥有一个可能的世界。 47.邻里团结不是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48.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在学习中升华、内省中完善、自律中养成的结果,不需要在实践中锤炼。 49.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 50.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