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25春《公共政策学X》在线平时作业1【参考答案】
时间:2025-04-25 点击:10次
00
东大25春《公共政策学X》在线平时作业1【参考答案】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1.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工作目标是( ) A.改进政策制定 B.促进经济发展 C.加快实现社会繁荣 D.促进社会和谐 2.一个完整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只有部分被贯彻落实,其余则被遗弃,使政策内容残缺不全,属于公共政策失真表现中的( ) A.政策表面化 B.政策替换 C.政策缺损 D.政策扩大化 3.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属于( ) A.横向监控 B.纵向监控 C.外部监控 D.自下而上的监控 4.将公共政策运行系统分为七个功能活动环节的是美国学者(*) A.拉斯韦尔 B.安德森 C.凯尔曼 D.布坎南 5.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 ) A.利益表达 B.利益综合 C.政策制定 D.政策执行 6.评估者将公共政策执行前的趋势线投射到公共政策执行后的某一时间点上,并将所得到的投影与公共政策执行后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以确定公共政策的效果。这种方法在公共政策评估中属于(*) A.简单“前—后”对比分析 B.“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 C.“有—无”公共政策对比分析 D.“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 7.“该系统的偏好是……”或“经过考虑系统的偏好是……”。这一论断,属于( ) A.事实分析 B.价值分析 C.规范分析 D.可行性分析 8.政策系统内部纵向结构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 A.网状结构 B.塔形结构 C.链形结构 D.群落结构 9.邓小平同志关于“一国两制”的构想属于( ) A.政策执行 B.政策制定 C.政策过程 D.政策变通 10.不仅提供咨询意见,还拥有部分公共决策权力的政策研究组织是( ) A.民间的政策研究组织 B.半官方的政策研究组织 C.官方的政策研究组织 D.非政府组织 11.旧的公共政策由新的公共政策所代替,但所面对的公共政策问题,所要满足的各种需求基本上没有变。产生的新公共政策或者是方法上的变化,或者是操作程序上的更改,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旧的公共政策所没有解决的社会问题,实现原定的公共政策目标,从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类型讲,属于(*) A.替代 B.分解 C.合并 D.缩减 12.下列不属于公共政策主体的是( ) A.行政机关 B.立法机关 C.司法机关 D.村民委员会 13.公共政策对象指(*) A.直接政策对象 B.直接政策对象和间接的政策对象 C.直接政策对象、间接的政策对象和其他 D.间接的政策对象 14.预测性政策评估方法中的直觉预测法是指( ) A.德尔菲法 B.时间分析法 C.序列分析法 D.投入—产出分析法 15.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制度一般实行( ) A.全民公决 B.委员会制 C.行政首长负责制 D.个人负责制 16.停止执行某项公共政策,属于( ) A.功能的终结 B.组织的终结 C.公共政策自身的终结 D.以上都不是 17.政策执行模型中的“雷恩—拉宾诺维茨模型”也称(*) A.互适模型 B.循环模型 C.综合模型 D.博弈模型 18.将政策执行看作是一种赛局的模型是( ) A.过程模型 B.循环模型 C.互适模型 D.博奕模型 19.规定公共政策决定权的横向分布形态的是( ) A.国家结构 B.政党制度 C.政府体制 D.选举制度 20.通过逐步减少对公共政策的投入、减少公共政策实施范围、放松对公共政策执行的控制等措施,以最终达到完全终止公共政策的目的,从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类型讲,属于( ) A.替代 B.分解 C.合并 D.缩减 二、多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21.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 A.理论渊源 B.概念体系 C.研究对象 D.研究方法 22.恰当的公共政策执行的方法包括( ) A.切合实际、因地制宜的方法 B.利用诱因、正确激励的方法 C.上下一般粗的方法 D.耐心说服、正确引导的方法 23.衡量一项公共政策的成本—收益,可从( )等角度分析 A.个人 B.政府 C.社会 D.以上角度都不是 24.头脑风暴法的特点有( ) A.自由畅想 B.延迟评判 C.多次反馈 D.禁止批评和表扬 25.一般说来,西方国家的官方决策者包括( )。 A.立法机关 B.行政决策机关 C.行政执行机关 D.法院 三、判断题 (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26.政府所面临的重要政策问题,大都是结构优良的政策问题。 27.所谓公共政策的合理性,就是指公共政策本身所具有的因果联系。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指公共政策是否针对了客观的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所规定的各项内容是否反映了客观存在着的现实情况,公共政策所规定的各项行为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是指公共政策的执行是否具有现实的可能性,也就是是否具备能够切实地解决这一公共政策问题的条件。 28.公众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他们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 29.公共政策的终结发生在公共政策评估前。 30.任何一项政策不仅具有特定的适用对象,而且还具有明确的实施地域范围,即它只能在某个规定的地域范围内起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