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23春学期(高起本:1709-2103、专升本高起专:1909-2103)《环境学基础》在线作业(资料答案)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无机物含量高的城市垃圾适用()法处理。
A.焚烧
B.填埋
C.堆肥
D.堆置
2.()条件适合高空飞行。
A.平流层
B.对流层
C.电离层
D.散逸层
3.物种灭绝的最主要原因是()。
A.食物来源不足
B.天敌繁殖过快
C.盲目过度捕杀
D.生存环境破坏
4.()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A.0类
B.1类
C.2类
D.3类
5.大气污染源按存在形式可分为()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A.固定
B.可转换
C.移动
D.定点
6.大气中的氟氯烃类化学物质经过()照射后会分解出与臭氧分子发生链式反应的氯原子。
A.紫外线
B.红外线
C.可见光
D.x射线
7.()是土壤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发生类型。
A.水质污染
B.大气污染
C.固体废弃物污染
D.农业污染
E.综合污染
8.为了反映风速和风向的联合作用,通常以()表示当地各水平方向的扩散能力。
A.扩散系数
B.扩散能力
C.污染系数
D.平均风指数
9.居住、商业、工业混杂等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属于()声环境功能区。
A.0类
B.1类
C.2类
D.3类
10.有机物含量较高的城市垃圾可采用()进行处理。
A.焚烧
B.填埋
C.堆肥
D.堆置
11.通常以一个国家或一个土壤中某元素的()作为背景值。
A.最高含量
B.平均含量
C.最低含量
D.绝对含量
12.较为茂密的绿化带或树林,每()米可使噪声衰减2—3dB。
A.10
B.20
C.30
D.50
13.()为云、雨、雪等气象条件的形成区域。
A.平流层
B.对流层
C.电离层
D.散逸层
14.水俣病的成因是由于人食用的鱼、贝机体中富集了()。
A.镉
B.多氯联苯
C.砷化合物
D.甲基汞
15.现以观测到()上空出现大面积的臭氧层变薄、消失,形成了“臭氧层空洞”。
A.极地
B.赤道
C.南极
D.北极
16.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污染物后,其可食部分污染物含量达到食品卫生标准,或产生因污染而减少(),此时土壤污染值为土壤污染临界值。
A.5%
B.10%
C.15%
D.20%
17.铁路干线两侧区域属于()声环境功能区。
A.1类
B.2类
C.3类
D.4类
18.大气污染源按存在排放时间可分为()、间歇源和瞬间源。
A.连续源
B.不定时源
C.固定源
D.变换源
19.N个噪声,其声压级均为60分贝,叠加后的声压级为()分贝。
A.(60+10N)
B.(60+lgN)
C.(60+10lgN)
D.(60+1.5N)
20.根据()来源的不同,土壤污染源可大致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物污染源。
A.水污染物
B.大气污染物
C.人为污染物
D.自然污染物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21.()等属于吸声结构,可在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
A.共振吸声
B.薄板吸声
C.微孔板吸声
D.多孔结构
22.下列属于气体状态大气污染物的有()。
A.粉尘
B.烟液滴
C.硫氧化物
D.氮氧化物
E.降尘
F.悬浮物
23.大气污染型土壤污染取决于()。
A.污染物种类
B.污染物性质
C.污染物排放量
D.污染物排放形式
24.在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可通过()等隔声措施。
A.隔声墙
B.隔声罩
C.隔声间
D.声屏障
25.复杂的下垫面状况和地形会对气流产生()的影响,从而改变污染物的扩散规律。
A.动力
B.热力
C.垂直风向
D.水平风向
26.水体污染防治的主要途径为()。
A.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B.发展城市污水资源化
C.开展流域性水污染防治
D.因地制宜发展污水处理技术
27.固体废弃物的控制原则为()。
A.资源化
B.减量化
C.无害化
D.再利用
28.通过()等途径可以缓解能源危机问题。
A.提高资源利用率
B.节约能源
C.开发新能源
D.控制人口
E.尽量减少能源消耗
29.土壤水质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
A.工业废水
B.农业废水
C.城市生活污水
D.受污染的地面水体
30.生态系统的功能为()。
A.能量流动
B.物质循环
C.遗传物质传递
D.信息联系
三、判断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31.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为氧化型大气污染,伦敦烟雾事件属于还原型污染。
32.Pb可随食物链富集。
33.氟氯烃光解后产生的活性自由基会破坏臭氧层。
34.受人类活动干扰和影响最大的大气圈层是对流层。
35.酸雨的pH值范围是6.5以下。
36.制约大气污染物水平和垂直扩散的最根本因子是平均风和风速。
37.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属于成年型,但已开始向老年型过渡。
38.可再生的能源是指能够不断得到补充供使用的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是指须经地质年代才能形成而短期内无法再生的一次能源。
39.生态城市系统为人工生态系统,是以消费者为主的三角形营养结构。
40.水资源、森林资源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41.水资源指地球上自然水的总体。
4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正式颁布于1989年。
43.我国水资源按人均占有径流量计算,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
44.1953~1956年发生于日本熊本县水俣市水俣病事件的起因是: 由于人食用的鱼、贝机体中富集了甲基汞。
45.根据能量流动递减规律可知,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不会无限增多。
4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正式颁布于1979年。
47.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包括限制阶段、“三废”治理阶段、综合防治阶段、规划管理阶段。
48.形成烟雾型大气污染的最不利的气象条件是逆温。
49.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50.臭氧主要存在于大气圈中的电离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