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开放大学25春环境水利学形考任务1-9【参考答案】
形考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2个*15分=30分)
1._______的含义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A.环境
B.自然界
C.生态系统
D.无
2.资源水利的核心是(*)。
A.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
B.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C.注重经济效益,轻视社会效益
D.工程的技术可行性
二、多选题(2个*20分=40分)
3.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总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
A.大气、水、海洋、土地
B.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
C.自然古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
D.风景名胜区、城市、乡村
4.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
A.环境与经济是对立统一的,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B.环境是发展经济的物质条件和基础,可以直接支持和促进经济发展。
C.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因此环境又会在一定时期制约着经济发展的方向、规模和速度。
D.经济增长战略和增长方式符合生态经济规律,经济发展就会有利于环境保护,可以为改善环境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否则若以大量消耗资源、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盲目地进行掠夺式的开发建设,牺牲环境求发展,势必造成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二、判断题(3个*10分=30分)
5.资源水利是工程水利的基础,工程水利是资源水利的发展与提高。
6.所谓“资源水利”,就是把水资源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开发,科学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等六个方面。
7.资源水利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形考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5个*8分=40分)
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循环途径,最基本的也是与环境关系最密切的是(*)三种物质的循环。
A.氧、硫、氮
B.水、碳、氮
C.水、硫、磷
D.氧、碳、铁
2.在生态系统中,(*)是一级消费者。
A.狐狸
B.狼
C.豹
D.兔子
3.(*)是导致湿地的形成、发展、演替、消亡与再生的关键。
A.水
B.植物
C.动物
D.人类
4.以食物关系把多种生物联系在一起的链环称为生态系统中的(*)。
A.连环链
B.水解反应
C.食物链
D.降解作用
5.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凝聚沉降属于(*)。
A.沉积作用
B.水解作用
C.氧化还原作用
D.生物降解作用
二、多选题(3个*10分=30分)
6.生态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成分
7.天然水是由水和各种介质组成的极其复杂的综合体。根据介质粒径大小,天然水包括______成分。(*)
A.悬浮物质
B.胶体物质
C.溶解物质
D.电离物质
8.在环境领域中,水和水体是相互有联系的两个不同概念。水就是指纯粹意义上的H2O,不含任何杂质。水体则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或自然综合体,除了贮水体中的水外,它还包括______和底泥。(*)
A.水中的悬浮物
B.溶质
C.水生生物
D.水中的胶体物质
三、判断题(5个*6分=30分)
9.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数量逐级递减,且流动的方向是双程可逆的。
10.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细菌学评价的指标是大肠杆菌和BOD。
11.液体中除汞外,水的表面张力最大,由此产生毛细、润湿、吸附等一系列界面 物理化学现象。
12.生活饮用水一般规定浑浊度不超过1度。
13.水质标准是指水和水中的杂质共同表现的综合特性,是衡量水质的具体尺度。
形考作业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5个*8分=40分)
1.水环境容量是指在满足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下,水体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影响水环境容量的因素中,_____和____是内在因素,______是外在因素。(*)
A.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污染物的种类
B.社会环境和污染物的特性、自然环境
C.自然环境和污染物的特性、社会环境
D.污染物的种类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2.下列哪一项措施,不能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A.养殖有净化和抗污能力的水生动、植物
B.修建曝气设施,进行人工增氧,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
C.降低整个水体流动动力,减慢水体交换
D.调水进行稀释,提高自净能力和改善水质
3.一旦被污染,最不易治理、水质恢复最慢的水体是(*)。
A.河流
B.湖泊
C.海洋
D.地下水
4.曝气作用能够使水体中(*)。
A.污染物迁移速度加快
B.污染物沉淀速度加快
C.底泥的污染物释放
D.溶解氧含量提高
5.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致使污染物质的总量减少或浓度降低,使曾受污染的天然水体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____。(*)
A.生态平衡
B.冷害
C.水体自净
D.热污染
二、多选题(3个*10分=30分)
6.影响水体自净作用的主要因素有______。(*)
A.污染物质的种类、性质与浓度
B.水体的水情要素
C.水生生物
D.周围环境
7.热污染的危害有_____。(*)
A.提高受污染水域的水温,严重影响水域中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甚至导致水体生态平衡的破坏
B.当河流水温超出正常过多,便会破坏鱼类的生活,并使一些藻类“疯狂生长”,引起富营养化问题
C.使河面蒸发量加大,导致失水严重;抬高河床,增加洪水发生次数
D.引起致病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对人类健康带来影响
8.库水体流速低,基本上属于静水环境,关于其自净特点描述正确的有___。(*)
A.湖泊、水库流动较快,有利于污染物的稀释、迁移
B.湖泊、水库的水深大,水层间的水量交换条件较差,因而存在着随季节性变化的水温分层现象
C.湖、库水体只有表层水在与大气的接触过程中,产生曝气作用,太阳辐射产生的光合作用也只在表水层中进行,造成了水中溶解氧随水深变化明显
D.湖库水体与外界的水量交换小,污染物进入后,会在水体中的局部地区长期存留和累积,使得湖库水体被污染后难以恢复
三、判断题(5个*6分=30分)
9.河流的径流量决定了河流对污染物的稀释能力。在排污量相同的情况下,河流的径流量越大,稀释能力就越强,污染程度就越轻。
10.河流水环境容量的特点就是混合稀释相对作用弱,生化作用相对强。
11.被降雨、径流等动力因素带入河湖中,沉淀到水底,以沙粒、粘土、有机物残体为主的沉积物,称为水底沉积物,又称为底质或底泥。
12.影响水体自净作用的主要水情要素有水温、流量、流速和含沙量等。
13.水环境容量的确定是水环境质量管理与评价工作的前提,也是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前提。
形考作业4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5个*8分=40分)
1.从时间看,运用时期水利水电工程本身对环境的影响,是(*)。
A.间接的、长期的
B.间接的、短期
C.直接的、短期
D.直接的、长期的
2.______不是水利建设对环境的负效应。(*)
A.疾病介水传染
B.水库移民影响
C.创造或改善旅游环境
D.蓄水淹没影响
3.从时间看,施工时期水利水电工程本身对环境的影响,是(*)。
A.间接的、长期的
B.间接的、短期
C.直接的、短期
D.直接的、长期的
4.沿水深变化的温跃层是在(*)。
A.水库底部
B.水库上部
C.水库中部
D.水库大坝前
5.水温很低,为停滞静水的冷水层是在(*)。
A.水库底部
B.水库上部
C.水库中部
D.水库大坝前
二、多选题(3个*10分=30分)
6.水利建设对环境的正效应有______。(*)
A.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蓄水淹没影响
C.提供或改善航运环境
D.改善生态环境
7.水利建设对环境影响的特点有______。(*)
A.工程建成后一般不造成对环境的直接污染问题,而是通过工程调控,改变水文泥沙、水力情势等对环境产生影响
B.从空间看,影响面很广, 建设工程附近及所在河流上下游广泛区域
C.从时间看,影响期很长,施工期影响直接、短期;运用期影响间接、长期
D.从时间看,影响期很长,运用期影响直接、短期;施工期影响间接、长期
8.水利建设对环境的负效应有______。(*)
A.蓄水淹没影响
B.水库移民影响
C.疾病介水传染
D.减轻能源污染
三、判断题(5个*6分=30分)
9.分层型水温结构在夏天库底水温与库表水温差别大,呈明显的分层现象。
10.从时间看,水利水电工程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在施工时期是直接的、短期的;而在运用期则是间接的、长期的。
11.水库对降水的影响主要是使水库周围降水的地理分布发生了变化,即引起了降水再分布,对整个水库流域范围内的平均降水量影响很小。
12.所谓混合型水温结构指的是在一年中,库底水温与库表水温相差不大,基本上是同温的。
13.蓄水工程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都是负面的。
形考作业6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5个*8分=40分)
1.污染物有保守物质和非保守物质之分。所谓保守物质,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污染物自身不发生化学变化,原物质的______保持恒定。(*)
A.能量
B.总量
C.动能
D.动量
2.水环境一般可以分为静态水环境和动态水环境,_______属于静态水环境。(*)
A.水库、湖泊
B.河流
C.渠道中的水流
D.奔腾的大海
3.当研究河段的水力学条件为________时,可考虑应用零维水质模型。(*)
A.非恒定均匀流、排污量不恒定
B.恒定非均匀流、排污量恒定
C.非恒定非均匀流、排污量不恒定
D.恒定均匀流、排污量恒定
4.以管理和规划为目的,水质模型可分为________。(*)
A.河流水质模型、河口水质模型、湖库水质模型以及地下水水质模型
B.单一组分、耦合组分和多重组分
C.稳态模型的和非稳态的模型
D.零维、一维、二维、三维水质模型
5.________是一个用于描述污染物质在水环境中的混合、迁移过程的数学方程或方程组。(*)
A.水质模型
B.水环境容量
C.水质指标
D.水环境检测
二、多选题(3个*10分=30分)
6.根据研究水质维度,可把水质模型分为_____。(*)
A.零维水质模型
B.一维水质模型
C.二维水质模型
D.三维水质模型
7.根据水质组分,水质模型可分为_____。(*)
A.单一组分
B.耦合组分
C.多重组分
D.稳态模型
8.根据水体的水力学和排放条件是否随时间变化,水质模型可分为_____。(*)
A.稳态模型
B.耦合模型
C.非稳态的模型
D.物理模型
三、判断题(5个*6分=30分)
9.在推求河流水环境容量时,应选择枯水流量为设计流量。
10.污染物有保守物质和非保守物质之分。所谓保守物质,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污染物自身不发生化学变化,原物质的总量保持恒定。非保守物质则相反,污染物本身将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物质总量也随之变化。
11.水环境一般可以分为静态水环境和动态水环境。前者则是指具有一定流速的水体,如河流、渠道中的水流;后者是指流速很低甚至没有流动的水体。
12.按物理机制的不同,扩散运动包括分子扩散、紊动扩散和剪切流离散,它们是污染物质在水体中得以产生分散、出现混合的重要物理机制。
13.就污染物质在水中运动的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随流输移运动,一类是扩散运动。
形考作业7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5个*8分=40分)
1.废水处理的方法中,________不属于化学法 (*)。
A.混凝法
B.过滤法
C.化学沉淀法
D.氧化还原法
2.废水处理的方法中,________不属于物理法(*)。
A.沉淀法
B.过滤法
C.反渗透法
D.氧化还原法
3.按照不同的处理程度,废水处理系统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 ______的主要任务是只去除废水中较大的悬浮物质。(*)
A.一级处理
B.二级处理
C.三级处理
D.四级处理
4.按照不同的处理程度,废水处理系统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 ______的主要任务是去除废水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物质。(*)
A.一级处理
B.二级处理
C.三级处理
D.四级处理
5.我国环境保护法的总纲是(*)。
A.宪法
B.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
C.环境保护单项法
D.环境标准
二、多选题(3个*10分=30分)
6.农业水体污染的控制有_____对策。(*)
A.发展节水型农业
B.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
C.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D.降低农业发展速度,控制农业发展规模
7.水功能区划的原则有______。(*)
A.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B.统筹兼顾和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
C.水质、水量、水生态并重的原则
D.尊重水域自然属性的原则
8.水功能区划的方法有______。(*)
A.系统分析法
B.定性判断法
C.定量计算法
D.综合决策法
三、判断题(5个*6分=30分)
9.总量控制制度是水环境容量使用权交易的前提。
10.我国水环境标准体系可分为三个层次。
11.水环境容量使用权交易应以环境利益与环境负担平衡为指导思想。
12.工业废水的处理程序:澄清→回收→一般处理→毒物处理→再用或排放。
13.环境标准以宪法和环境保护法为基础,为保护某一个或几个环境要素或为了调整某个社会关系而制定,是宪法和环境保护法的具体化。
形考作业8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5个*8分=40分)
1._______是利用物理、化学、生物和生态的方法减少或去除水环境中的污染物质,使污染的水环境功能得到部分或完全恢复。(*)。
A.水环境容量
B.水环境修复
C.水环境管理
D.水环境影响评价
2.水环境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吸附、生态调水、________、机械除藻、底泥疏浚等。(*)。
A.酸碱中和法
B.絮凝沉淀法
C.人工曝气
D.化学除杀藻法
3.常用化学修复技术主要包括酸碱中和法、絮凝沉淀法、吸附过滤法和_______。(*)。
A.机械除藻
B.化学除杀藻法
C.人工曝气
D.底泥疏浚
4.生态方法水体修复技术包括:_______、生物修复技术及植物修复技术等,在某些景观建设区还可以结合生态和景观达到治污目的。(*)。
A.机械除藻
B.化学除杀藻法
C.人工曝气
D.土地处理技术
5.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中,_________是应用最广泛,成熟程度最高的方法。
A.抽出处理技术
B.渗透反应墙技术
C.监测自然衰减技术
D.原位生物修复技术
二、多选题(3个*10分=30分)
6.水环境修复的原则有____。(*)
A.地域性原则。根据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体类型、功能要求、经济基础等因素,制定适当的水环境修复计划、指标体系和技术途径
B.生态学原则。根据生态系统自身的演替规律分步骤分阶段进行修复、并根据生态位和生物多样性原则构建健康的水环境生态系统
C.最小风险原则
D.最大效益原则
7.地下水环境修复技术按修复方式可分为_____。(*)
A.异位修复技术
B.物理化学修复技术
C.生物修复技术
D.原位修复技术
8.湖库的水环境修复的技术主要有_____。(*)
A.控制营养盐技术
B.直接除藻法
C.生物调控法
D.护岸工程
三、判断题(5个*6分=30分)
9.湖泊生态系统的特点是流水生态,湖水流速比较快,冲刷作用比较强。
10.水环境修复要遵循最小风险和最大效益原则。
11.护岸工程的目的是阻止河岸的侵蚀和渗流,增加河流的横向稳定性。
12.氮被广泛地认为是藻类的生长速率的主要限制性元素,切断内源性氮的循环可能是控制藻类快速繁殖的关键之一。
13.地下水污染具有过程缓慢、不易发现和难以治理的特点。
形考作业9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5个*8分=40分)
1._______是指围绕着水利工程涉及环境内容的综合管理。(*)
A.水利工程环境管理
B.污染管理
C.施工管理
D.移民管理
2.建设施工期环境监测的内容包括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_______和生态监测。(*)
A.水质监测
B.噪声源监测
C.卫生监测
D.水土流失监测
3.建设施工期的卫生监测包括_______、卫生供水水质监测、蚊蝇和鼠密度及种类监测、工业卫生监测、食品卫生监测等。(*)
A.水质监测
B.空气污染源排放监测
C.植被覆盖率监测
D.传染病疫情监测
4.运行期环境管理的特点有系统性、______、多样性及监测与分析相结合。(*)
A.连续性
B.区域性
C.管理手段多样性
D.时序性
5..建设期环境管理的特点有复杂性、______、管理手段多样性及时序性。(*)
A.连续性
B.区域性
C.多样性
D.系统性
二、多选题(3个*10分=30分)
6.水利水电工程运行期的环境管理的任务有_____。(*)
A.保证工程环境效益的发挥
B.监测环境影响评价阶段确认的某些具有长期或者潜在影响环境因子的变化
C.处理新出现的环境问题
D.防止人类活动对工程区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7.水源地的类型有_______。(*)
A.地表水型
B.地下水型
C.河流型水源地
D.湖泊、水库型水源地
8.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期的目标是______。(*)
A.检查项目经理(或项目部)是否按照设计要求或国家政策组织招标、投标
B.按照设计文件要求落实施工环境保护计划和进度,保证工程质量
C.防治由施工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D.严格保证施工进度,保证环境保护工程项目的如期完成;控制环境保护投资的计划和使用
三、判断题(5个*6分=30分)
9.水利工程生命周期包括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和运行管理三个阶段。
10.水利工程环境管理是指围绕着水利工程涉及环境内容的综合管理。
11.环境监理是从属于监理,本身不具有独立性。
12.湖库型水源地污染的特点是污染物在土层中的迁移速度慢,从处置废物到发现地下水受污染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在发现污染后则难以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污染,而靠自净则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消除污染。
13.水源保护区是指国家对某些特别重要的水体加以特殊保护而划定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