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2621578584
重庆开放大学25春地域文化(专)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

时间:2025/4/15点击: 31 次

可做奥鹏院校所有作业、毕业论文咨询请添加 QQ:2621578584
微信:apgzs888
重庆开放大学25春地域文化(专)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
1.下面这幅画的自然景观属于哪里(  )?{图}
A.长江三峡
B.武隆喀斯特
C.青城山
D.缙云山
 
2.{图}这座古建筑是位于重庆忠县的( )?
A.清风庙
B.望江楼
C.石宝寨
D.通远门
 
3.{图}
 
 
 
 
这张图是重庆哪一座立交桥(     )的观景台?这座观景台,就坐落在立交桥的东南侧,菜园坝长江大桥南桥头。
A.黄桷湾
B.苏家坝
C.二郎立交
D.融侨立交
 
4.下图是重庆哪所著名的建筑代表?{图}
A.罗汉寺
B.湖广会馆
C.老君洞
D.石宝寨
 
5.{图}
 
    杜甫草堂中著名的字碑“少陵草堂”是康熙皇帝的十七子(  )所题,这里是杜甫草堂最标志性建筑。
A.果亲王允礼
B.允禔
C.允祺
D.胤禛
 
6.被誉为“川西第一观”的(     )极负盛名,是成都市内建筑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的一座道教宫观。
A.青羊宫
B.白衣庙
C.老君洞
D.文殊院
 
7.成都古建筑中,人们取晋代诗人左思《蜀都赋》中 “既丽且崇,实号成都”中的“崇丽”二字,把它命名为崇丽阁。然而后人更为熟知的,是它的另一个名字:(     )。
A.望江楼
B.明月楼
C.文殊院
D.薛涛阁
 
8.以下图片中的文物属于成都哪个文化景区( )?{图}
A.文殊院
B.青羊宫
C.白衣庙
D.老君洞
 
9.{图}
 
洪崖洞体现出巴渝地区独特的建筑风格,因其依山悬空的干栏式结构而得名。此种建筑形式名为( )。
A.8D城市
B.土楼
C.吊脚楼
D.碉堡
 
10.自然景观的人文鉴赏方法包括哪些(  )?
A.了解地理历史背景:在欣赏自然景观时,了解其地理历史背景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助于理解景观的形成原因、历史变迁以及文化内涵,从而更深入地欣赏其美感。
B.观察文化符号:许多自然景观中都融入了当地的文化符号。通过观察这些符号,可以了解当地的文化传统、信仰习俗等,进一步丰富景观的人文内涵。
C.体验地方习俗:当地的习俗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体验这些习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地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他们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
D.探索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通过探索与景观相关的民间故事,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蕴,增强对景观的鉴赏体验。
 
11.长江三峡包括哪三峡(*)?
A.瞿塘峡
B.巫峡
C.西陵峡
D.箭穿峡
 
12.下面关于成渝古代建筑特点的说法,正确的包括( )?
A.由于成渝地区多山、多水的地理环境,古代建筑在选址和布局上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例如,依山傍水而建的建筑,充分利用地形,使建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B.成渝地区的古代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建筑外观简洁明快,屋顶多采用歇山、悬山等样式,注重装饰和细节处理。建筑色彩以青灰、白墙为主,给人以清新素雅的感觉。
C.古代成渝地区的建筑材料以木材、石材为主。木结构是主要的结构形式,墙体采用石材或土坯。这种建筑材料的选择既体现了当地自然资源的丰富性,也适应了当时的技术水平。
D.尽管古代建筑在材料、技艺等方面有其局限性,但它们在适应当时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的需求方面做出了努力。古代建筑师巧妙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造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建筑作品。
 
13.下面属于武隆喀斯特地貌特点的包括(  )?
A.天生三桥
B.龙水峡地缝
C.芙蓉洞
D.老君洞
 
14.下图属于三峡博物馆的文物有(*)?
A.{图}鸟形尊
B.{图}东汉时期景云碑
C.{图}石犀
D.{图}陶俳优俑,东汉
 
15.成渝城市景观的艺术价值包括哪些( )?
A.人文景观独特:成渝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留下了许多独特的人文景观。如成都的宽窄巷子、锦里古街等,都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展现了成都在历史上的繁荣和文化底蕴。
B.现代城市风貌:成渝两地都是现代化大都市,具有独特的城市风貌。如成都的高楼大厦、现代广场等,都展现了现代都市的繁华和活力。同时,重庆的山城特色和夜景等也具有独特的魅力。
C.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成渝两地的城市景观在建设过程中注重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例如成都的宽窄巷子在保留传统建筑风貌的同时,也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使整个街区既具有历史文化底蕴,又充满现代气息。
D.城市绿化好:成渝两地的城市绿化非常好,公园、绿地、花坛等随处可见,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城市绿化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16.鉴赏成渝古代建筑的艺术价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入手?
A.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了解成渝古代建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是鉴赏其艺术价值的基础。
B.建筑风格与技艺:成渝古代建筑的风格独特,技艺精湛。其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原文化与巴蜀文化的特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形式。
C.装饰艺术与细节处理:成渝古代建筑的装饰艺术和细节处理是其艺术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木雕、石刻、彩绘等装饰手法运用得当,图案丰富,富有地方特色。通过观察建筑的细节处理,可以领略到古代艺术家对美的追求和对工艺的精湛把握。
D.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成渝古代建筑在选址和布局上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17.下面属于杜甫草堂景观内容的包括( )?
A.杜甫千诗碑
B.柴门
C.大雅堂
D.大廨
 
18.缙云山是一座植物宝库,有38种以缙云山命名的树种:如缙云槭、缙云四照花、缙云黄芪、缙云紫珠、缙云卫矛、缙云八角、缙云紫金牛、缙云瘤足蕨、缙云茶、缙云瑞香、缙云冬青等等。
 
19.青城山以其宁静幽美的景色而闻名,被誉为四川名山之一,与其他名山如剑门、峨嵋、夔门一同享有盛誉,有“青城天下险”之佳誉。
 
20.昔日,道教之祖张陵,又号张天师,为一位智者,他以清幽四季不褪的青城山为天地之宅,那儿是修炼道法的完美胜地,所以有“问道青城山”的说法。
 
21.湖广会馆是徽派建筑,黄色封火墙是汉族传统民居建筑流派中赣派建筑、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因此,建造徽派建筑的匠人,都会选择用黄色。
 
22.湖广会馆的建成,当初的背景是入川的湖广移民离开家乡,常常感到孤立无援,与故土的亲友联系有限。会馆作为一个地域帮会组织,其主要功能是将同乡和同业者聚集在一起,提供相互帮助和支持,以解决困难和纠纷,壮大地方势力。
 
23.湖广会馆的戏台与看台两侧的木雕工艺精湛,雕刻主题从《三国演义》、《封神演义》、《水浒传》《西厢记》到神仙佛道等历史传奇的英雄豪杰,以及那些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雕刻之间还融入了祥瑞的珍禽异兽、婉约的花鸟虫鱼,这些元素不仅仅是装饰,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24.走进今天成都天府广场,首先看到的是毛主席像。这座雕像高达40米,是全亚洲最大的领袖雕像之一。它以毛泽东同志站在天府广场上检阅群众为原型,展现了这位伟大的领导人庄严、慈祥的形象。
 
25.诸葛亮殿大梁上的八卦图以及刻有“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八个字,源自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书信《诫子书》中的一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6.重庆来福士,这座位于朝天门地区的建筑群,是重庆的一张名片,也是城市现代化的象征之一。它不仅是一个大型城市综合体,还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建筑价值。
 
27.重庆,被誉为山城。其独特的地理地形造就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山城步道,这些只能步行的城市小道如同一座迷人的城市迷宫。与其他城市的街巷迥异,山城步道蜿蜒曲折,融合了许多上下坡的台阶,被当地人亲切称为“梯坎”。
 
28.山城步道中的仁爱堂旧址,它的前身,是1902年法国人创建的“仁爱堂医院”,1944年改名“陪都中医院”,也就是重庆第一中医院的前身,也是后来的重庆中医学校所在地,今天这里改造成为荒野剧花园。
 
29.如果你初到成都,可能以为九眼桥只是一座桥,但是在成都人眼中,它是一片繁华街区,装着市井烟火还有热闹的夜生活。
 
30.重庆轻轨2号线____站由于地势问题,在设计时便与这里的住宅楼合为一体,因此形成了列车穿楼而过的奇特场景。
 
31.建国后十五年代至七十年代,明清时期的贡院以及皇城城墙等古建筑相继拆毁,陆续修建了四川省展览馆和中心广场,也就是今天的____。
 
32.公元760年春,杜甫得亲友资肋,于成都西郭外浣花溪畔盖一草堂,以安顿其家。翌年八月,草堂为秋风所破,杜甫百感交集,写出千古不朽的名篇《____》。
 
33.重庆____,现位于渝中区长江边的东水门正街4号,是东水门古城墙之内以其为代表的明清古会馆的总称,历史上称八省会管。
 
34.____作为成都市区最著名历史文化景点之一,位于市西郊浣花溪畔,为唐代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古宅旧址。
 
35.武侯祠是在西晋末年,为了铭记蜀汉丞相诸葛亮,这座庙宇应运而生,其正式名字为“____”。
 
36.从2000年开始,武侯祠博物馆便和诸多建筑策划和设计公司一起对文化核心区域进行了多轮的建设规划,并由此将武侯祠核心区一墙之隔的“____”推向了前台。整个街区的建筑高度均低于武侯祠,以民居形式为主,营造出强烈的市井生活气。
 
37.____坐落于成都市锦江区春熙路街道辖区内,地处春盐商圈核心区域,是成都繁华与时尚的标志。
 
38.将下列景观与相关人物进行匹配。
(1).望江楼
(2).石宝寨
(3).武侯祠
(4).通远门
A.张钰
B.秦良玉
C.诸葛亮
D.薛涛
 
39.三峡博物馆常设特色展示如《重庆大轰炸》半景画演示、《大三峡》环幕电影、三峡大坝数字沙盘、互动展示魔墙等,则为观众创造了更加身临其境的体验。
大部分分校学生完成地域文化形考任务1-4,武隆学生需要完成人文武隆任务1-4,奉节学生完成诗橙文化1-4,秀山学生完成人文秀山1-4。巫山学生完成行到巫山1-4。_大部分分校:地域文化形考任务三
试卷总分:100  得分:96
1.下图艺术的形式其源于明清年间的木板年画,是一种先在木板上雕刻出图画来,然后再拓印而成的纯手工作品,题材反映的都是当地民风民情民俗,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生活气息。这种艺术是属于重庆的(     )。
 
{图}
A.綦江版画
B.巫山年画
C.走马人物画
D.永川年画
 
2.下图的艺术形式,集民俗、歌舞、杂耍、纸扎艺术为一体,并以打击乐、琴弦乐伴奏,是一种综合性民间表演艺术,这是重庆的(*)?
 
{图}
A.秀山花灯
B.铜梁龙舞
C.梁平灯戏
D.川剧
 
3.梁平三绝是指传统的( )?
A.梁平竹帘
B.梁平年画
C.梁山灯戏
D.梁平书法
 
4.下图的艺术形式是竹帘画,被人赞为:“薄如蝉翼淡如绸,万缕千丝总相连,借得七仙灵巧手,换来天下第一帘。”这种艺术形式是重庆哪里( )?
 
{图}
A.梁平
B.秀山
C.巫山
D.铜梁
 
5.《江上看山》这首诗是诗人乘坐的船在峡江飞驰而下,他在船上观山,陷入深思,这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
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飘渺。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A.李白
B.苏东坡
C.杜甫
D.李商隐
 
6.《蜀都赋》的作者是(  )。
A.扬雄
B.司马相如
C.常璩
D.苏东坡
 
7.以下川剧剧照作品(         )囊括了中国舞台艺术的所有大奖,被誉为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作品。
 
 
{图}
A.《李亚仙》
B.《玉簪记》
C.《金子》
D.《柳荫记》
 
8.下面这首诗是谁的作品(*)?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A.李白
B.杜甫
C.李商隐
D.苏东坡
 
9.在重庆奉节,即古代的夔州,杜甫而这首具有“古今律诗第一”的(*)将他的内心世界剖析无疑。
A.《蜀相》
B.《秋兴八首》
C.《登高》
D.《春夜喜雨》
 
10.“抗战时期,我住在重庆郊外的歌乐山,每天总在没有围墙的土屋廊上,看着远远山下的嘉陵江缓缓地东流。在嘉陵江的东岸有一大片土地,就像今天北京西郊的中关村一样,是学术机关和好几个大学,如中央大学、南开大学(南开中学)的所在地,这片土地就是沙坪坝!”这是哪位作家对重庆的回忆?(     )
A.张恨水
B.萧红
C.老舍
D.冰心
 
11.兴起于汉代的(       )陶与江苏宜兴紫砂陶、广西钦州陶、云南建水陶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陶,已有2000多年历史,穿越历史的长河,愈发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风貌。
A.铜梁
B.荣昌
C.永川
D.璧山
 
12.(     )又名“川绣”,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采用蚕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的中国传统工艺。
A.蜀绣
B.蓉绣
C.锦绣
D.渝绣
 
13.成渝民间艺术特点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
A.地域特色浓厚:成渝地区地理环境独特,历史悠久,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形式。这些民间艺术在表现形式、题材内容、风格特色等方面都充分展现了成渝地区的地域特色,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成渝民间艺术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既保留了传统元素,又注入了时代精神。这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特点使得成渝民间艺术在保持传统魅力的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能够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C.技艺精湛:成渝民间艺术在技艺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以川剧、蜀绣、竹编等为代表的民间艺术形式,其技艺精湛、手法细腻,体现了民间艺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D.内容丰富多样:成渝民间艺术的内容涵盖了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现实生活等多个方面,形式多样,题材丰富。这种丰富多样的特点使得成渝民间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人们的喜爱。
 
14.变脸的具体手法大体上分为三种:(      )。
A.“抹脸”“
B.吹脸”
C.“扯脸”
D.拉脸
 
15.下面关于四川竹编的说法,正确的包括( )。
A.四川竹编的审美风格独特。它以简洁明快、线条流畅的造型和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图案为特点,展现出四川人民朴素、自然的审美观。{图}
B.四川竹编的编织技艺精湛。四川匠人具有高超的竹编技艺,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编织技法,如平编、斜编、绞编等,将竹丝编织成紧密、均匀的图案。这些图案既有传统的吉祥纹样,也有现代的创新设计,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图}
C.四川竹编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种手工艺品,更是四川人民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体现。在四川竹编的图案中,常常出现如龙、凤、麒麟等吉祥物,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D.四川竹编还与四川地区的戏曲、舞蹈等艺术形式密切相关,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16.下面关于川派盆景的说法正确的包括(    )。
A.川派盆景又称为剑南盆景,发源于今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是以四川省名来命名的盆景艺术流派。其中又分为川西与川东两处地方风格,以古朴严谨,虬曲多姿著称。
B.川派盆景川西以成都为中心包括温江、郫县、灌县、崇庆、新都、什邡等县。川东以重庆为中心,包括重庆周围各县。
C.川派盆景不仅是一种艺术品,它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们提醒我们关注自然,尊重生命,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平衡。
D.川派盆景形态优雅,富有动感,常常带有山石、水流等元素,使人联想到自然的山水画。{图}
 
17.成渝文学的总体特点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成渝文学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由于地处巴蜀大地,受到蜀文化和巴文化的影响,成渝文学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其作品常常描绘当地的风土人情,表现出独特的地域风情。
B.成渝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成渝文学作品常常体现出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悟,具有深厚的历史厚重感。
C.成渝文学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问题,关注民生疾苦,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D.尽管受到地域文化和历史的影响,但成渝文学并不满足于传统,而是不断创新,尝试各种新的文学形式和表现手法,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18.下面关于川江号子的说法,正确的包括(  )?
A.川江号子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清时期,由专人击鼓指挥船只航行;而大约在清朝中期才逐渐兴起了“号子”,并产生了专门的“号子头”(领唱号子的船工)。
B.川江号子的歌词属于民间文学,就像中国诗歌的古老来源《诗经》,都是劳动人民对生活的思考与热爱。
C.川江号子的艺术形式属于高雅的贵族文学,是高级文化人士的赠答。
D.川江号子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它将巴蜀地区的方言与民间音乐完美融合,极具辨识度。他们能见物唱物,见人唱人;随心所欲,边唱边编,这正是川江号子的精髓。
 
19.下面关于竹枝词说法正确的包括(    )。
A.竹枝词最初起源于巴渝的竹枝歌舞,当地百姓边舞边唱,载歌载舞,用鼓和短笛伴奏,欢聚一场。在比赛唱歌时,看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B.唐代诗人刘禹锡被贬任夔州刺史时,他非常喜爱这种民歌曲调,模仿和改良山歌小调,选取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和样式,全新演绎和创新做成《竹枝词》,
C.《竹枝词》的代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D.白居易将竹枝词从民歌变为了文人诗,呈现出最真实的民间风情,勾勒出人们当下的生活状态。
 
20.冰心先生的哪些(     )系列散文都是在“潜庐”写出来的。
A.《我的童年》
B.《我的母亲》
C.《关于女人》
D.《春水》
 
21.下面关于川剧的说法,正确的包括(*)?
A.今天,喜欢传统文化的观众,在成都与重庆可以到四川省川剧院剧与重庆市川剧艺术中心一睹川戏表演的风采。四川省川剧院剧坐落于成都市中心,地处盐市口商圈。重庆市川剧艺术中心位于北部新区照母山附近。
B.川剧表演的魅力还体现在舞蹈和身段的运用上。演员们舞动长袖、轻盈旋转,以优美的身段和舞蹈动作传达出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C.川剧高腔是没有管弦乐伴奏的徒歌清唱,要求演员不仅要有好嗓子,更要唱出人物的内心,也就是要“声情并茂”,所以高腔是川剧五种声腔中最难唱的。
D.川剧表演的独特魅力还在于变脸的绝技。如传统剧目《白蛇传》片段,演员们通过巧妙的面具变换,展现了白蛇精从温柔贤淑到愤怒暴躁的情绪转变。
 
22.老舍在北碚先后住了6年,创作了戏剧、散文、杂文等作品数百篇,其中包括以下哪些(    )。
A.短篇集《火车集》《贫血集》
B.长篇小说《火葬》
C.长篇巨著《四世同堂》的前两部《偷生》和《惶惑》
D.话剧《茶馆》
 
23.下面关于《华阳国志》的说法正确的包括(    )。
A.《华阳国志》的作者是东晋史学家司马相如,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卓越的文学才华,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巴蜀地区的历史画卷。
B.在《华阳国志》中,我们可以看到四川地区最早具有行政意义上的地理划分,“昔在唐尧,洪水滔天。鲧功无成,圣禹嗣兴,导江疏河,百川蠲脩;封殖天下,因古九囿,以置九州”,将巴蜀地区置于中原“大一统”的文化叙事之中,确立了其合法性。
C.在《华阳国志》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关“文翁石室”的记载以及它对教育发展的巨大影响,这种影响时至今日仍在延续。
D.《华阳国志》语言优美,叙事生动。常璩运用丰富的文学手法,如诗词歌赋、传说故事等,将蜀地的人文风貌表现得淋漓尽致。
 
24.苏轼为母亲守孝一年后,于1059年,苏家父子三人出川赴京,离开眉山途径渝州。
 
25.1944 年元月,老舍开始写作百万字小说《四世同堂》,“头昏与疟疾时常来捣乱”多年后,老舍这样回忆在北碚写《四世同堂》的状况。但作家在艰难的环境中仍然坚持写作。
 
26.李劼人的《死水微澜》讲述了“天回镇”的风土人情,通过描绘形形色色的人物,展现了清末民初时期四川社会的动荡与变迁。
 
27.“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曾几何时,那无尽的猿啼,在今日的的三峡,似乎还能听到。而那轻舟,正破浪前行,驶向远方的云海。诗仙李白的豪情,与三峡的雄伟相结合,成就了千古诗篇。
 
28.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以上是诗人李商隐在游历古代重庆后写下的诗句。
 
29.日机对重庆狂轰滥炸,引起巴金对侵略者的疯狂的激愤,他在小说力作《还魂草》中强烈地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还魂草》的题材就来自于那时的沙坪坝。
 
30.765年,好友严武离世,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能举家挥别成都,开始了漫长的流落生活。这年五月,杜甫南下至嘉州(乐山),六月离开乐山去戎州(宜宾),再到渝州(重庆)。秋天到达了忠州(忠县),居龙兴寺院。九月,杜甫一家经万州去了云安(云阳),因病伏枕云安。这一病便是一年,直到第二年春,至夔州(奉节)。
 
31.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秋,地处西南腹地时属剑南道东川节度使治辖的渝州(重庆)城区,秋风瑟瑟,落叶飘洒,接连下了几天的秋雨还不见有一点儿停下来的迹象,著名诗人李商隐被此情此景打动,写下了著名诗歌《____》。
 
32.冰心回忆重庆的著名作品《____》,其中最后写道: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读者。
 
33.在重庆北碚,梁实秋先生度过了八年的时光。在这八年的时间里,他以雅舍为舞台,创作出脍炙人口的作品《____》。他的笔下,那些平凡的日常事物,如茶、酒、邮差、车夫等,都变得生动有趣。这些散文不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也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关怀。
 
34.老舍先生在重庆北碚的住所,这一小楼房屋共五间,一间客厅,四间卧室,奈何鼠患严重,因而被老舍先生戏称为“____”。
 
35.年青女作家____,原名陈懋平,1943年出生在重庆市南山的黄桷垭老街145号。
 
36.成都四川师范学院附近,有一处古朴的小院,那里潜伏着一段历史的记忆,这便是中国现代作家____的故居。
 
37.从1940年11月到1946年5月,巴金曾经活动在重庆,投身抗日救亡与争取民主的洪流中。最开始到重庆,巴金住在好友吴郎西开办的____。
 
38.《____》是巴金在抗战时期创作的一部以重庆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以一个家庭为背景,通过描写主人公汪文宣和妻子曾树生在战争中的遭遇,展现了战争对人们心灵的摧残和人性在困境中的挣扎。
大部分分校学生完成地域文化形考任务1-4,武隆学生需要完成人文武隆任务1-4,奉节学生完成诗橙文化1-4,秀山学生完成人文秀山1-4。巫山学生完成行到巫山1-4。_大部分分校:地域文化形考任务四
试卷总分:100  得分:96
1.成渝方言的语音特点也是别具一格,其与普通话有着明显的区别。首先体现在儿化音非常丰富,比如“书生”在巴蜀方言中变成了“书生儿”,“汤锅”变成了“汤锅儿”,“汤圆”变成了“汤圆儿”。
 
2.雄起,是川渝方言中常用的一个词语,意为振奋精神,勇往直前。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地区,雄起不仅仅是一种口号,更是一种生活态度。雄起,也是川渝人面对困难时的一种态度。
 
3.____和连音也是成渝方言的一大特色。比如“盆盆儿”“棒棒儿”“签签儿”。
 
4.巴适,在重庆方言中,是一种形容生活舒适、惬意的表达。它不仅仅是指物质上的富足,更多的是指精神上的满足。
 
5.“打牙祭”是川渝方言词汇,字面意思是像猎犬一样搜寻、猎取食物,比喻平时做些小额购物来解馋。
 
6.“巴心不得”源自川渝方言,字面意思是“巴不得”,意思是“想要”“希望”。然而,川渝人却赋予了这个词更多的内涵和幽默。
 
7.“好吃狗”一词,是重庆方言中最具代表性的词汇之一,它既是一种口头禅,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8.成都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少城公园内其实有六大茶馆,包括鹤鸣、枕流、绿荫阁、永聚、射德会及文化茶园。
 
9.下面关于茶文化的说法,正确的包括(  )?
A.茶文化是中国最古老且深具传统文化底蕴的一种文化形式。
B.在古代,人们常常以茶会友,邀请朋友共品香茗,同时吟诵诗歌、创作赋诗,或是通过琴棋书画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C.到了现代,我们仍然将茶作为媒介,进行商务贸易洽谈,或是愉快地畅谈人生、闲话家常。
D.在中国,喝茶就是喝水,主要是实用,不具有更多的审美与内涵。
 
10.下面关于茶马古道的说法,正确的包括(    )?
A.巴蜀地区作为中国历史上西南地区最为发达的商业中心,自然成为了茶马古道上的重要枢纽。
B.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古代中国西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C.在茶马古道的贸易中,巴蜀地区的茶叶、丝绸、盐等商品被大量运往西藏等地,同时西藏等地的马匹、牛羊等畜产品也被运往巴蜀地区。
D.目前,通常认为茶马古道是以川藏道、滇藏道与青藏道(甘青道)三条大道为主线,辅以众多的支线、附线,构成的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
 
11.下面属于重庆的茶叶品种的包括( )?
A.永川秀芽
B.巴南银针茶
C.重庆沱茶
D.梁平甜茶
 
12.下面属于成都的茶叶品种包括(*)?
A.青城雪芽
B.蒲江雀舌
C.邛崃黑茶
D.大麦茶
 
13.白家____来自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境内白家镇,是白家镇的特产,也是成都的名小吃之一。其独特之处在于主要原料的选择,即质地柔韧、口感滑爽的红薯粉。此种红薯粉在肥肠粉的烹饪过程中,充分吸收汤汁的精华,使得每一根粉丝都变得晶莹剔透。
 
14.始创于赖元鑫之手的____,经过数代人的不断传承与发展,已然成为了成都的特色小吃。它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感的寄托。每逢元宵节,成都人都会选择食用它,寓意着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15.成都双流有一种制作兔头的名小吃,香辣美味,其名为____。
 
16.今天,____俨然成为了重新地标式的打卡地,在九龙坡的黄桷坪的四川美术学院附近,问问附近的居民,就很容易找到这家充满“艺术气息”的老茶馆。
 
17.位于南岸南山的____,曾是历代川黔商贾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巴渝与云贵重要的古官道及古商道。被称为重庆的“丝绸之道”。
 
18.下面关于成都茶文化的说法,正确的包括(*)?
A.成都是历史上最早出现茶馆的地区,从清末的四百多家茶馆,发展到今天的三万多家,一代代的成都人,在茶馆里泡着,也在茶饮行当代代传承着,成就了成都这碗回味无穷的茶。
B.1923年的时候,一位来自大邑县的姓龚的商人游览成都,途径少城公园(现人民公园),筹钱修建茶社,并根据自己梦中的内容,定下“鹤鸣“的雅号,据此就有了今天的鹤鸣茶社。
C.鹤鸣茶社茶客使用的茶具则是印有茶社“鹤鸣”二字的”三件头,包括茶船、茶碗、茶盖,均出自景德镇的名匠老店烧制而成。
D.鹤鸣茶社用的竹桌、竹椅,选用的是蜀地斑竹或者“硬头黄”竹制成,韧性极强,坐卧非常舒适透气,视觉上也非常清爽古朴。
 
19.下面关于茶山竹海的说法,正确的包括(*)?
A.公元754年(陆羽时年21岁),陆羽曾出访巴山峡州,到了巴山(含今永川茶山一带)。在这里,陆羽采制品尝了永川茶山的大叶茶树。
B.诸葛亮在永川茶山留下了“君子之行也,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此乃天赐修身之地矣。”之名句
C.在重庆永川,就有这样一处将茶与竹,山与水的优美姿态完美融合的清幽之处,这就是位于重庆市永川区的茶山竹海。
D.茶山竹海拥有近三万亩大型连片茶园和五万亩浩瀚竹海,总面积近一万公顷。
 
20.成渝饮食文化具有哪些特点( )?
A.成渝地区口味偏辣,川菜和重庆菜都属于麻辣口味,辣味浓郁,口感刺激。这是因为成渝地区气候湿润,人们需要吃些辣的食物来驱除湿气。
B.成渝地区拥有丰富的食材资源,包括各种蔬菜、水果、肉类、海鲜等,这为当地的厨师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C.成渝地区的厨师烹饪技艺高超,擅长运用各种调料和烹饪手法,将食材烹制出各种口味和形状的美食。
D.成渝饮食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不断吸收新的食材和技术,融合创新,形成新的口味和风格。同时,成渝地区的饮食文化也与其他地区的饮食文化进行交流和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21.下面关于火锅的说法,正确的包括(*)?
A.在《韩诗外传》中记载古代祭祀或庆典时,需要“击钟列鼎”而食,即众人围在鼎的周边,将牛羊肉等食物放入鼎中煮熟分食,这大概是中国火锅的源头。
B.重庆的老街坊最常采用的说法,也是大众较为认可的认为毛肚火锅起源于清末民初的重庆码头和街边,这些靠体力吃饭的下力人,在劳累之后,常常实用廉价实惠的街头大众饮食摊上的“水八块”。
C.“水八块”食用的是牛的内脏,当地也称之为下水。
D.重庆火锅蕴涵着健康、平等、和谐、包容的理性,而这一切又为美味所吸引、为热闹所包容,这正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
 
22.在近代,万州烤鱼的流传过程中,逐渐融合腌、烤、炖三种烹饪工艺技术,并且充分借鉴传统川菜及川味火锅用料特点,成为“重庆美食名片”。
 
23.黔江鸡杂是一道以鸡的内脏,即鸡心、鸡胗、鸡肠和鸡肝等为原料的菜品。它是运用土家烹饪方法制作而成,口感脆嫩鲜香、辣味十足。
 
24.中国的小面一词,最早见于清代,与大面相对应。在清代李绿园的小说《歧路灯》中就有“小面”与“大面”对应。
 
25.重庆的面食重在调面的味觉,重油重辣可能也是应对潮湿气候的不二选择,重庆小面最为独特之处,在于其佐料的多样。油辣子、花椒面、花椒油、猪油、葱花、香菜、榨菜、花生碎、酱油、芝麻酱等十多种作料相互搭配。
 
26.钟水饺继承了南方美食的娇小灵秀;且钟水饺的“实在”体现在所用馅料为纯猪肉,并未添加其他鲜菜上。内馅鲜美多汁,不见一点肥膘。配上蒜泥水、芝麻香油,以及那一勺红酱油——各色香料,还要加上红糖熬制。一口下去,热辣甜蜜,满嘴飘香。
 
27.{图}图上的美食,名为?
A.黔江鸡杂
B.黄焖鸡
C.巫山鸡杂
D.柴火鸡
 
28.{图}这种甜辣味道的成都名小吃,名叫(*)?
A.王水饺
B.钟水饺
C.李水饺
D.汤水饺
 
29.{图}这种成都最著名的红薯粉,名为( )?
A.白家肥肠粉
B.李家肥肠粉
C.王家肥肠粉
D.张家肥肠粉
 
30.重庆小面说的“干溜”指——汤少的面食
 
31.在巴地,人们采摘茶叶制成茶饼,饮茶时烘焙捣成茶粉在进行冲泡饮用,用来醒酒,有提神的功效,可知在巴地民间具有广泛的饮茶习俗,并且有了茶饼这样的加工工艺。
 
32.据《成都通览》记载:“至近代,茶坊之盛,甲于天下。”茶馆茶坊的数量之多,成为老成都人常说的“锦城一绝”、“甲天下”。
 
33.初运送茶叶和马匹的商队负重从长江边到达黄桷垭时,已是人困马乏,黄桷垭老街便成为背夫、马帮集中歇息之地,慢慢形成街市,成为了今天的黄桷垭老街。
 
34.清代,“茶马互市”正式得以建立,在今天四川的黎(汉源)、雅(雅安)设立茶马互市口岸,官府在雅安设立“茶马司”。
 
35.成渝地区对于茶业发展的贡献,绝不仅仅在于它最早发现并利用了茶这种神奇的植物。更重要的是,巴蜀地区的人民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将茶文化逐渐向外传播,从而影响了整个世界。
 
36.成渝方言“耍朋友”表示男女之间交往、对恋爱不负责的“耍”的态度。
 
37.方言“打牙祭”也有一种特别的象征意义,它代表着川渝地区人民的豁达和乐观,即使生活再苦再难,川渝人也能找到其中的美好,并把它们融入生活,自得其乐。
 
38.在川渝方言中,午后,你可以去品尝一碗地道的重庆小面。在热气腾腾的面条上,撒上一些香菜和花生碎,那味道简直让人欲罢不能。这种滋味,是别的地方无法比拟的。这也是重庆人所说的“巴适”。
 
39.方言中,雄起,是川渝人的一种信仰和精神。在这里,人们用自己的行动身体力行着这个词语的真正含义。
 
40.四川话的声调柔和而富有节奏感,这大约与四川盆地湿润的气候和秀美的山水息息相关。而重庆话的语音语调则更为高亢和激昂,这或许也与重庆山城的地形和历史有关。
 
41.“摆龙门阵”,意为闲聊,这个词来源于四川的茶馆,人们在这里喝茶聊天,打发时间。
 
42.巴蜀方言的几次重大发展与转折,都与政治变迁和人口迁移客观上导致的文化交流息息相关。目前四川方言约有1亿多人的使用者,但却没有统一的方言标准音。
大部分分校学生完成地域文化形考任务1-4,武隆学生需要完成人文武隆任务1-4,奉节学生完成诗橙文化1-4,秀山学生完成人文秀山1-4。巫山学生完成行到巫山1-4。_大部分分校:地域文化形考任务一
试卷总分:100  得分:94
1.“巴人”参加了伐纣之战,其中表现巴人勇猛的文史资料为( )?
A.《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师勇锐,歌舞以凌人”。
B.《说文解字》记载:“巴,虫也。或曰食象蛇。象形。”
C.《后汉书》记载:“巴人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祀焉”
D.《山海经》记载:“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2.下面关于重庆古代的称谓,说法错误的是(*)?
A.江州
B.重州
C.渝州
D.恭州
 
3.下面不属于古代成都传说中的时代的是(    )?
A.蚕丛
B.廪君
C.柏灌
D.杜宇
 
4.巴人崇拜的是什么图腾(*)?
A.青龙
B.白虎
C.朱雀
D.玄武
 
5.后蜀主孟昶曾下令在成都城上遍植什么植物(  )?
A.芙蓉花
B.牡丹花
C.桂花
D.梅花
 
6.下面属于大足石刻景观的代表的包括(*)?
A.释迦涅槃圣迹图
B.千手观音
C.华岩三圣
D.圆觉洞
 
7.下面关于合川钓鱼城,说法正确的包括(*)?
A.钓鱼城,原为钓鱼山,位于合川区嘉陵江、渠江、涪江之口,控扼三江,自古为“巴蜀要津”。
B.钓鱼城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延续宋祚”的作用,在世界中古史上铸就了“缓解欧亚战祸,阻止蒙古向北非扩张,促成蒙古帝国崩溃”的历史影响。
C.钓鱼城的英勇守将包括余玠、王立、王坚等英勇将领们,他们是智勇之师的象征。
D.钓鱼城之战,是抗击金人入侵中原的胜利。
 
8.下面属于三星堆典型文物代表的包括(    )?
A.纵目青铜人面像{图}
B.大型青铜立人像{图}
C.青铜大头鸟形器{图}
D.巨型青铜神树{图}
 
9.下面关于解放碑的说法,正确的包括(     )?
A.解放碑是重庆的精神丰碑,位于渝中区邹容路、民族路和民权路交会处的八面柱体建筑。
B.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功解放重庆主城。此后,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性事件,重庆市政府决定将“抗战胜利纪功碑”改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
C.解放碑,见证了中国抗战的艰辛与胜利。
D.解放碑,又见证了重庆人民为自由独立而战的奋斗历程。
 
10.重庆的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下辖哪些区域(     )?
A.红岩革命纪念馆
B.歌乐山革命纪念馆、渣滓洞、白公馆
C.新华日报总馆旧址陈列馆
D.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曾家岩50号周公馆、桂园
 
11.周恩来以中共代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公开身份和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的秘密身份常驻重庆红岩,同国民党军政当局进行谈判,广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12.下面关于成渝双城共赢的说法,正确的包括?
A.从历史角度来看,成渝两地在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相互依赖,互动频繁,关系紧密。
B.从全球视角和国家战略角度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是按照《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中指导方针进行的战略部署。
C.从地理维度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备优越的地缘关系和地理基础。
D.从经济维度来看,中央加强成都和重庆双城两地经济协调与融合发展,构建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为成渝两地双城经济的整合和融合提供了战略机遇期。
 
13.下面关于成渝历史景观,说法正确的包括(  )?
A.成渝地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无论是重庆的大足石刻、钓鱼城,还是成都的三星堆、都江堰,这些历史遗迹都充分展现了成渝地区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B.成渝地区历史上是多元文化交汇之地,这种文化交融在历史景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例如,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古代水利文化的杰出代表,它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反映了中原文化与巴蜀文化的交融。
C.成渝历史景观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如大足石刻的佛教艺术、金沙遗址的青铜艺术等。这些艺术风格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成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成渝作为中国抗战的重要战场,拥有众多的抗战历史遗迹,如重庆大轰炸纪念馆、建川抗战博物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等。这些景观见证了中华民族在抗战中的坚韧与不屈,是红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传承载体。
 
14.下面关于大足石刻历史文化景观的开发,说法正确的包括(  )?
A.大足石刻的景观规划应注重保护其石刻艺术的历史原貌,同时合理安排参观路线和解说系统,使游客能够更好地领略其文化内涵。
B.大足石刻的历史文化景观旅游开发,可以结合历史景观、民俗文化、非遗技艺等多种文化资源的整合。
C.大足石刻的文化产业项目策划是实现文化产业开发的关键环节。这涉及到对市场需求的分析、项目定位、内容策划、商业模式设计等多个方面,特别是现在在网络运营时代,如何引流量与关注也是文化产业开发的思考。
D.大足石刻的历史文化景观加强保护就行了,不需要创意性的开发与宣传。
 
15.《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创办的公开出版的报纸,自1938年1月11日创刊,直到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封闭,共持续了9年多,总计出版3231期。周恩来为它倾注了大量心血。
 
16.1945年8月28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应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邀请,从延安乘专机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这次谈判历时43天,10月10日,双方正式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并公开发表,《双十协定》即在中山四路65号的特园签订。
 
17.江姐,本名江竹筠,是位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949年11月14日,江姐在重庆歌乐山电台岚坯刑场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29岁。她的牺牲精神,以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深深敬爱。
 
18.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的建川博物馆聚落,以其宏大的规模和丰富的主题吸引着众多游客。其中引人瞩目的“抗战系列”,已经修建了“中流砥柱”、“正面战场”(国军的抗战功绩)、“飞虎奇兵”(陈纳德将军与飞虎队)、“川军抗战”、“不屈战俘”六个分馆以及“中国抗日壮士(1931~1945)群雕广场”、“中国抗日壮士——抗战老兵手模广场”。
 
19.巴子国被秦所灭后,大批巴人纷纷进入长江以南的广大武陵山区,并保留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到了宋代,迁到武陵山区的彭氏成为武陵山区最大的氏族首领,原居武陵山区的巴人就开始以“土家”称之。
 
20.公元222年,刘备败退奉节白帝城,并于223年病逝。刘备临终托付诸葛亮辅佐太子刘恒,史称“白帝城托孤”。
 
21.重庆古代城市发展的历史经历了秦张仪、蜀汉李严、南宋彭大雅、明戴鼎四次大规模的筑城。
 
22.从汉代开始,成都的城市规划开始依水布局。隋代隋炀帝之子蜀王杨秀在秦城中取土扩建子城,在城中取土筑城垣,取土之处形成湖泊。由于面积广大,当时胡僧认为其中有龙宫,称其为太液池。
 
23.1949年11月30日,人民解放军成功渡过长江从朝天门、储奇门等处进入重庆市区,宣告重庆的解放。
 
24.抗战时期,重庆成为大后方戏剧运动的中心,《屈原》是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剧目,是郭沫若1942年1月在重庆写成的。他借屈原之口说出了抗战时期人们想说而不敢说的愤怒。
 
25.1890年,立德乐在重庆南滨路(上新街新码头34号),开办了“立德乐洋行”,主要经营四川土特产和外国舶来品。这是重庆历史上的第一家外商洋行。
 
26.1945年8月,重庆国共谈判期间,张治中腾出桂园作毛泽东在重庆时办公、会客场所。
 
27.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有一台古老的电台,这是____烈士曾经使用过的秘密电台,他用这台电台与各地组织保持联系。
 
28.白公馆这个地方,承载着太多英雄的痛苦,也镌刻了太多革命的传奇,被人们亲切称为“小萝卜头”的人物真名叫____ 。
 
29.重庆渝中区有一座公园,专门纪念辛亥革命的领军人物,他是一位重庆青年,名叫____,他的《革命军》,发行100多万册,是清末最畅销的书籍,宣传了“反清革命”的思想。
 
30.____本是长江中心的一块大石梁,位于重庆涪陵长江段,因为从唐代起记录长江水位的涨落,所以有很重要的水文研究价值。
 
31.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63年),____(人名)在重庆建立大夏政权,改元称帝,定都重庆。大夏国虽然昙花一现,却在重庆的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32.西汉时期,蜀郡守____在成都修筑石室学宫开办官学,建成我国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石室学宫。
 
33.成都还被称为“____”,这个别称源于古代成都盛产锦绣织物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早在三国时期,成都就有专门的官员负责管理纺织业,这里的丝绸制品精美绝伦。
 
34.清宣统三年(1911年)6月,____在成都发起,清廷四川总督赵尔丰因镇压民众而造成的“成都血案”引发民众起义,这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总爆发,这场运动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35.将下列历史景观与相关人物进行匹配。
(1).都江堰
(2).大足石刻
(3).白帝城
(4).中国西部科学院
A.公孙述
B.卢作孚
C.李冰
D.赵智凤
 
36.将下列历史景观与相关人物进行匹配。
(1).钓鱼城
(2).云峰楼
(3).大有农场
(4).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
A.周恩来
B.余玠、王立、王坚
C.饶国模
D.宋庆龄
在线作业 离线作业 论文咨询 在线考试 旺旺客服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