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国际贸易理论》在线作业二-001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1.我国第一起进口保障措施案件是和()有关的
A.纺织品
B.电视机
C.农产品
D.钢铁
2.一台电视机的正常价格是2500元,出口价格为2000元,那么倾销幅度(DM)为
A.20%
B.15%
C.30%
D.25%
3.服务贸易中的国民待遇()
A.适用于所用的服务贸易部门
B.要求对内外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的国民待遇完全一致
C.不是一项普遍服务
4.差价税是一种
A.滑动关税
B.固定关税
C.有时滑动,有时固定
5.()指发盘送达受盘人,即已生效后,发盘人再取消该发盘,解除其效力的行为
A.发盘的撤回
B.发盘的无效
C.发盘的取消
D.发盘的撤销 发盘的撤销
6.()是货物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标志
A.付款时间
B.交货时间
C.订货时间
D.发货时间
7.()是世界市场的诞生时期
A.15世纪末16世纪初
B.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早期
C.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后期
D.19世界末20世纪初
8.对外贸易产生于
A.原始社会初期
B.奴隶社会初期
C.封建社会初期
D.奴隶社会末期
9.20世纪八九十年代,波特提出了
A.国家竞争优势论
B.相对成本说
C.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D.人力资本税
10.关税配额是指国家对进口商品的数额不加以绝对限制,而是通过对超配额部分征收()的办法进行相对限制
A.进口税
B.特惠税
C.普惠税
D.进口附加税
11.一国向通过其关境的外国商品所征收的关税,称作
A.进口关税
B.出口关税
C.关境税
D.进口附加税
12.最低限价是指一国规定
A.某种进口商品的最低价格
B.某种出口商品的最高价格
C.某种出口商品的最低价格
D.某种进口商品的最高价格
13.一般反倾销的调查期限为
A.18个月
B.6个月
C.12个月
D.10个月
14.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是
A.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B.16世纪到18世纪中叶
C.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5.()是指经过专门组织的、在一定地点定期举行的现货交易
A.租赁
B.展览
C.博览会
D.拍卖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6.国际贸易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要遵循以下一些方法:
A.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向统一
B.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向统一
C.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向统一
D.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向统一
E.历史与逻辑向统一
17.正常价格的确定有以下哪几种方法:
A.产品在出口国国内的销售价格
B.向第三者的出口价格
C.产品在进口国国内的价格
D.结构价格
18.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有:
A.具有加速发展的趋势
B.具有高科技化发展的趋势
C.发展非平衡化
D.发展较为平衡
19.许多学者对于里昂惕夫之迷作了解释,主要理论有:
A.自然资源开采与消耗解释
B.人力资本说
C.关税扭曲解释
D.要素密集反向说
E.产品需求偏向理论
20.非关税壁垒的特点有
A.其保护作用难以逾越
B.复杂多变难以防范
C.形式较为直接
D.具有较大的隐蔽性
21.征收进口附加税的主要目的有:
A.对付国际收支危机
B.防止外国商品倾销
C.对某国实行歧视政策
D.对某国实行报复政策
22.在国际贸易中支付工具主要是:
A.货币
B.信用证
C.汇票
D.支票
23.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有:
A.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
B.贸易保护措施多样话
C.从贸易保护制度转向更系统化的管理贸易制度
D.受到保护的程度不断提高
24.普惠制的原则有:
A.普遍的原则
B.非歧视原则
C.非互惠原则
D.不统一原则
25.目前仍然生效的诸边贸易协定有
A.民用航空器贸易协定
B.奶制品协定
C.政府采购协定
D.牛肉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