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农《环境监测(本科)》23年6月作业考核(资料答案)
时间:2023-06-03 点击:474次
00
川农《环境监测(本科)》23年6月作业考核(资料答案)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将排放的水污染物分为(),其中()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口取样。 A.第一类污染物和第二类污染物,第二类污染物 B.第一类污染物和第二类污染物,第一类污染物 C.第Ⅰ类污染物和第Ⅱ类污染物五类,第Ⅰ类污染物 D.主要污染物和次要污染物,主要污染物 答案: 2.河流水质监测时,如河宽850米,则每个监测断面应布设()条采样垂线。 A.3 B.4 C.5 D.6 答案: 3.25℃下,用电极法测定pH值,溶液中每变化一个pH值单位,电位差变化( )。 A.5mV B.10mV C.59.1mV D.40.5mV 答案: 4.把不同的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称为()。 A.瞬时水样 B.混合水样 C.综合水样 D.平均水样 答案: 5.在环境监测中,对监测结果应达到的要求是:( ) A.可靠性、可比性、正确性、权威性、精密性、法律性、准确性 B.代表性、完整性、精密性、准确性、可比性、权威性、法律性 C.正确性、等效性、可代替性、代表性、准确性、权威性、精密性 D.权威性、精密性、法律性、完整性、等效性、可代替性、代表性 答案: 6.测定水中六价铬时,Cr(Ⅵ)与二苯碳酰二肼发生反应,硫酸浓度一般控制在( )时显色最好。 A.0.01mol/L B.0.05~0.3mol/L C.0.5mol/L D.1~2mol/L 答案: 7.测定水中六价铬时,Cr(Ⅵ)与二苯碳酰二肼发生反应,硫酸浓度一般控制在()时显色最好。 A.0.01mol/L B.0.05~0.3mol/L C.0.5mol/L D.1~2mol/L 答案: 8.由下列两种废水的BOD5和COD的分析结果可推论,当①BOD5220mg/L,COD560mg/L;②BOD5320mg/L,COD490mg/L时哪个废水更易生化?( ) A.① B.② 答案: 9.准确度、精密度指标常用( )表示。 A.偏差、灵敏度、系统误差 B.随机误差、均值标准偏差、系统误差 C.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加标回收率 D.加标回收率、随机误差、偏差 答案: 10.声级计上的传声器的换能原理是( )。 A.声电容转换 B.压电 C.声电流 D.谐振 答案: 11.在环境监测中,要求监测数据应达到的质量指标是:监测结果的( )。 A.可靠性、准确性、代表性 B.精密性、法律性、完整性 C.可比性、精密性、准确性 D.权威性、等效性、可代替性 答案: 12.电极法测定pH值时,其中饱和甘汞电极和玻璃电极分别作为( )。 A.参比电极,指示电极 B.指示电极,参比电极 C.参比电极,对电极 D.工作电极,对电极 答案: 13.下列监测项目中,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的是( )。 A.挥发酚 B.总N C.CODCr D.六价铬 答案: 14.用四氯汞钾吸收液-盐酸副玫瑰苯胺法测定环境空气中SO2时,温度对显色有影响,温度越高,空白值(),褪色越快。 A.不变 B.越低 C.越高 D.无规律变化 答案: 15.在水样中加入( )是为防止金属沉淀。 A.H2SO4 B.NaOH C.CHCl3 D.HNO3 答案: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6.常用的气体吸收液包括()。 A.水 B.有机溶剂 C.水溶液 D.油 答案: 17.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区主要包括( )。 A.自然保护区 B.居民区 C.文教场所 D.商业区 答案: 18.噪声的特点有()。 A.局部性 B.暂时性 C.与主观感觉有关 D.是一种物理污染 答案: 19.下述中属于特定环境监测的是( )。 A.污染事故监测 B.仲裁监测 C.考核监测 D.新建企业周围环境现状监测 答案: 20.建筑施工厂界噪声测量应在()时进行。 A.土石方 B.打桩 C.结构 D.装修 答案: 21.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区主要包括()。 A.自然保护区 B.居民区 C.文教场所 D.商业区 答案: 22.环境监测的特点有()。 A.综合性 B.连续性 C.追踪性 D.代表性 答案:C 23.下述中属于特定环境监测的是()。 A.污染事故监测 B.仲裁监测 C.考核监测 D.新建企业周围环境现状监测 答案: 2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适用的区域有()。 A.河流 B.海洋 C.湖泊 D.水库 答案: 25.各种污染物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影响包括( )。 A.单独作用 B.拮抗作用 C.相加作用 D.相乘作用 答案: |